解码四川首个国家“山水工程”
- 来源:腾讯网
- 时间:2023-08-16 22:48:50
土地整理后的邻水县贵人槽,已打造成为粮经复合种植基地,所产的山地蔬菜大受欢迎。记者 王若晔 摄
整治后的柏木山油樟基地。记者 王若晔 摄
(资料图片)
新闻名片
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
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(山水工程)是我国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标志性工程,目前全国已实施了51个项目,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537万公顷。
2017年,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全国第二批试点,并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。项目统筹“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、水环境综合整治、森林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、土地综合整治、湖泊综合整治、生态产业建设、能力与制度建设”7项措施,整体部署“华蓥山生态涵养修复工程、铜锣山生态涵养修复工程、明月山生态涵养修复工程、西槽生态保护工程、东槽生态保护工程、渠江产城核心生态保护工程”6大工程,实施45个大项目314个子项目,现已全部完工验收。
通过生态修复,渠江水质II类达到70%,大洪湖、御临河、龙滩河水质稳定达到III类,所有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;历史水土流失治理率从57.85%提升到66.29%;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6.87%,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考核指标已超额完成,华蓥山区生态系统明显改善。
日前,四川首个国家“山水工程”试点——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省级验收。5年间,工程统筹推进7项措施,包括45个大项目314个子项目,这给华蓥山区带来了什么变化?在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,记者进行了探访。
田之变
“三跑田”变为“三保田”
盛夏傍晚,居住在广安市邻水县贵人槽的村民,三三两两地在农田间散步歇凉。脚下,白水河潺潺;抬头,铜锣山环抱;整齐的农田里,糯玉米和套种的南瓜正茁壮成长……
邻水县属于“三山夹两槽”的平行岭谷地貌,贵人槽地处县城西槽,地形呈两山夹一沟之势,岩层多由石灰岩构成,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。植被稀疏、水土流失严重、地块零碎贫瘠,不利于农业耕作,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。“沿着这条43公里长的冷家长安环线走,都是贵人槽这样的情况。”指着环绕山间的公路,邻水县山水林田湖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刘宇告诉记者。
2017年,冷家长安环线(土地综合整治)生态修复项目启动,作为项目点之一,贵人槽开始“改头换面”——围绕山体破损、土地退化、水环境失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情况,地貌重塑、土壤重构、植被重建、生物多样性重组等系统治理举措一一推进。
因为特殊的地貌地形,土地整理颇费功夫。“细石块多、土地高差大,一小块地可能就有两米的落差。”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邓冰峰说,通过以坡改梯、挖高填低,所有田块整理完成之后再次关水调平,同时配套建设沟、池、渠等坡面水系工程和整治山坪塘,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为“三保田”,水土流失得到控制,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。
邻水县城北镇党委书记许尔军翻出一张贵人槽治理前的照片,耕地狭小而分散、杂草丛生。而今从山间向下眺望,田成方、地成块、路相连,如棋盘一样开阔规整的农田向两边延伸。
以前每亩200元无人问津的土地,整治完成之后,流转费用翻了一倍。“镇上配套建设了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,业主‘拎包入住’,以租赁的形式使用。”许尔军说,现在贵人槽已成为县上的粮经复合种植基地,山地蔬菜以订单式的形式直供榨菜企业和商超。村民变为基地工人,每人每年务工收入有1.5万元左右。
沿着环线前行,一边是田园美景,一边是小桥流水人家。“县里对环线上的1000户农房进行风貌塑造,并对传统村落和古院落进行保护开发,一到节假日,不少游客来此休闲度假。”刘宇说。
山之变
“城市伤疤”成为“城市客厅”
“以前,这里叶子上全是灰,小河沟里都是矿渣。”走进高顶山矿区,清澈的小河缓缓流淌,目之所及绿意盎然,但华蓥市自然资源和林业局生态修复股股长刘建斌却说出一段“灰历史”。
华蓥山区是矿产富集区,煤炭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,“一黑一白”(煤和石灰石)曾撑起工业一片天。
作为其中代表,高顶山矿区曾经十分辉煌,但这背后是历经半个多世纪超负荷的、无序的矿山开采。随着资源逐步枯竭,高顶山留下了巨大“伤疤”和生态“烂摊子”,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土地裸露,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和森林植被。
2017年矿山关停后,一场生态修复行动在高顶山矿区拉开帷幕。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是修复的第一战,通过“综合治理+生态修复”,实施便民基础工程、地形地貌景观恢复、植被复绿三大工程,并结合规划完善区内配套设施,消除矿山边坡地质灾害隐患,改善矿区生态环境。
矿山近乎垂直的崖壁上,曾有一块巨大“伤疤”。如今,通过挂网喷播植草的方式,裸露的崖壁逐渐萌生绿意。河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,也让溪流重回清澈。
“在此基础上,我们将生态恢复和研学文旅产业相融合,利用原有高顶山煤矿遗址以及电影院、职工宿舍俱乐部等原有建筑物,打造矿山主题公园。”刘建斌说,距离主城区仅有4公里的高顶山矿区,正变身成为“城市客厅”。
遗留资源再利用,让公园的特色得以彰显。记者在园区看到,原先为运输矿石所建的铁路,改为旅游小火车;两条煤炭传输带,则改造为小朋友的“梭梭板”;曾经的矿洞,变身研学基地。
“项目还在持续推进中,我们已与企业签订协议,接下来还将在旅游康养、生态农业上发力,规划建设华蓥工业博物馆、健康疗养院等,让废弃矿山成为展现城市个性和特色的全新名片。”刘建斌说。
“在整个项目区,通过实施高顶山片区、桂兴片区、复兴片区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,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率达83.48%、历史采矿区饮水困难解决率达100%,破碎山体逐步转变为绿水青山。”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林之变
石漠化荒山变身油樟基地
“揪几片叶子,在掌心揉碎闻一闻,有一股清香。”华蓥市柏木山上,刘建斌指了指路边的油樟木说,“叶子能提取樟油,医药、日化行业经常用到。”
站在山顶眺望,油樟树满山遍野,这里是华蓥市油樟现代林业园区,也是四川第二大油樟产业基地。经过十余年发展,已建成集中连片油樟基地7万余亩,核心区面积超过6000亩,形成集樟叶采收、加工储运、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,园区年产值超5000万元。
“以前这里是秃山,满山都是茅草。”胡朝阳说,华蓥山区为岩溶地区,加之长期频繁的人类活动,破坏了原有森林植被和景观,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。
2010年,柏木山成功引种油樟树。“经过考察,华蓥山与油樟主产地宜宾的气候、地理环境类似。油樟树四季常绿、抗旱能力强,能帮助涵养水源、保持水土、净化空气,是华蓥山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绿化的理想树种。”刘建斌说,2018年柏木山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,华蓥对山上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并实施荒山荒地造林,发展油樟产业。项目团队曾详细对比过其他生态林树种,综合考虑栽植成本、抚育年限、病虫防治成本以及见效年限等因素,油樟综合效益最好,亩均收益超过2000元。
“园区主要通过‘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林农’的模式带领村民致富增收,园区种植油樟的村民,年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。”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背靠丰富的原材料基地,油樟产业链正在进一步延长。在柏木山,一座年加工6000吨樟油标准化厂房正加快建设。龙头企业四川省金泰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平说,企业已与科研院校达成合作,将加大产品研发力度,生产多样化产品。
(记者 王若晔)
(四川日报)
关键词: